合金元素對不銹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
1. 鉻、硅、鋁
鉻、硅和鋁是形成鐵素體的元素,是不銹鋼達到耐腐蝕性能的主要合金元素。在碳鋼基礎上加入足量的鉻[w(Cr)12%],可以生成一種與氧化介質基體結構緊密結合的鉻鐵氧化物(FeCr) 2O 3 。電影;它還可以通過提高鋼在電介質中的電極電位來提高化學穩定性。硅和鋁還能使鋼在氧化性介質中形成致密的保護膜,鋁的作用比鉻更明顯。在奧氏體耐熱鋼中,這些元素可以提高抗氧化性。在18-8 型不銹鋼中,硅的質量分數從0.4% 增加到2.4%,可使鋼在980 C 下的抗氧化性提高22 倍。如果硅含量過高,穩定奧氏體鋼的焊接性將大大降低,因此應嚴格控制鋼中的硅含量。沉淀硬化不銹鋼的鋁可以提高室溫和高溫下的強度。
2. 鎳
鎳是形成奧氏體的元素。能鈍化合金表面,擴大鋼在酸中的鈍化范圍,但不能提高對稀硝酸的耐蝕性。能提高不銹鋼對硫酸、鹽酸等腐蝕性介質的性能,是耐腐蝕鋼的主要合金元素。單獨使用鎳作為不銹鋼合金元素時,其質量分數必須高達24%才能獲得完整的奧氏體組織,但這是非常不經濟的。在低碳鉻不銹鋼[w(Cr) 17%]的基礎上,僅添加9%的鎳作為質量分數,即可獲得穩定的奧氏體,在室溫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。它不僅滿足鋼的耐蝕要求,而且提高了鋼的高溫強度和抗氧化性,使其成為綜合性能優良的鋼。
3. 鉬和銅
鉬是形成鐵素體的元素。在鉻不銹鋼中添加鉬可以提高鋼在非氧化性介質中的穩定性。其獨特之處在于可以抵抗氯離子(Cl-)引起的點蝕。還可提高奧氏體鋼的熱強度,提高奧氏體鋼的短期塑性和連續塑性,有利于焊接。但是,鉬的加入減少了鋼中奧氏體相的面積,在奧氏體不銹鋼中出現了鐵素體相。為此,在含鉬的單相奧氏體不銹鋼中,相應的鎳、錳、氮等奧氏體形成元素的含量略有增加,以保持完整的奧氏體組織。對于雙相不銹鋼,鉬有助于形成鐵素體,這有助于提高抗點蝕和應力腐蝕的能力。然而,過多的鉬含量會降低奧氏體不銹鋼的韌性。
在鉻鎳不銹鋼中加入銅,可以促進鋼中彌散硬化組織的形成,提高鋼的熱強度。與鉬一起使用可進一步提高鉻鎳不銹鋼在稀硫酸中的耐蝕性。列入我國國家標準的鋼板有06Cr18Ni12Mo2Cu2、022Cr23Ni4MoCuN等。
4. 錳和氮
錳和氮對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沒有直接作用,但都是促進和穩定奧氏體的有效因素,氮的作用比錳更明顯。如果錳含量過高,則鉻含量低的不銹鋼的耐蝕性不利,鑄鋼件會出現氣孔,同時硬度增加。鋼的冷加工。氮和碳的共同作用可以提高奧氏體鋼的熱強度,氮的強化作用是在時效過程中形成氮化合物和碳氮化物。列入我國國家標準的含氮鋼板有022Cr17Ni7N、022Cr25Ni22Mo2N等。
5. 鈦和鈮
鈦和鈮是更容易與碳結合形成比鉻更穩定的碳化物的元素。在鉻鎳不銹鋼中,如果鈦添加量大于碳含量的5倍或鈮添加量大于碳含量的8倍,則大部分碳可存在于鈦或鈮的碳化物中。因此,可以將固溶碳的質量分數降低到0.03%以下,以保證鋼中鉻的有效固溶濃度。保證了鉻在鋼中的有效固溶,提高了鋼的抗晶間腐蝕能力。當鈮的質量分數達到0.5%2.0%時,不僅能提高奧氏體鋼的熱強度,還能提高鋼的耐久性。鈮會促進低碳奧氏體鋼的相鄰深部和焊縫金屬開裂。對于鉻鎳奧氏體鋼,鈮的質量分數應控制在1.0%以內。我國國家標準中列出的這類鋼板很多,如06Cr18Ni11Ti、06Cr18Ni11Nb等。
上述合金元素對鋼的影響根本不重疊或相互抵消。有時它們彼此之間會產生新的物理和化學相互作用,并且它們的機械性能通常會得到改善。各種合金元素對不銹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見表1-14以及圖1-1和圖1-2。從表中可以看出,合金元素對不銹鋼組織的影響基本分為三類。第一類是鉻、硅、鋁、鉬、鈦、鈮,第二類是形成奧氏體的元素,碳、氮、鎳、錳、銅等,其中碳、氮影響最大,第三類銀是形成碳化物的元素,包括鈮和鈦。碳、鉻、鎢錳、鉬等。添加銅、鋁、鈦、鈮、氮等元素可促進鋼的彌散硬化,提高鋼的熱強度。